2015年5月15日 星期五

音譯

source: http://www.hkedcity.net/iclub_files/a/1/74/webpage/main_themes/main_theme_2.htm

關於音譯的問題

街道名由專名和通名組成。香港曾是英國的殖民地,所以有很多街道都是先有英文名字,然後才由英譯中。 現存的街道名,通名都用意譯,例如街(Street)、道(Road)等。至於專名則有些是音譯,有些是意譯。屬於音譯的有彌敦道(Nathan Road)、羅便臣道(Robinson Road)等。兩者的專名分別是從第十一及第十三任港督的名字音譯過來,簡明易記,廣為市民大眾所接受。不過,同樣以前任港督為名的爹核士街 (Davis Street),本來是用以紀念第二任港督戴維斯 (Sir John Francis Davis)的,但翻譯者把Davis音譯作 "爹核士",用字生僻,市民亦難以熟記。(饒玖才,1999)

另一例子是文咸街 (Bonham Strand) 和 般含道 (Bonham Road)。如不看兩者的英文名字,恐怕一般人也難以聯想到它們其實同是以前任港督般含 (Sir Samuel George Bonham)命名吧!由此可見,香港早期街道的譯名,是欠缺系統和劃一的標準的。(饒玖才,1999)


關於意譯的問題

同樣,一些意譯的街道名稱也令人失笑。例如驟眼看去,灣仔的春園街 (Spring Garden Lane)中英文名的意思好像十分吻合。但原來 "Spring"在此的原義非解作 "春天",而是解作 "泉水",此街乃因有泉水而命名,因此譯作 "春園街" 實為一大謬誤。(饒玖才,1999年,138頁。) 


皇后大道 (Queen's Road) 在字面上也算中英對照,但實際上此道乃以英國十九世紀君主維多利亞女皇命名,"女皇" 與 "皇后"在意義上是完全不同的。位於油麻地的眾坊街 (Public Square Street),其中文舊稱 "公眾四方街"亦令發笑。原因是該處空地曾幾何時就像英國城鎮的公共廣場 (Public Square),是聚眾擺賣之地,因此英國人才以Public Square為該街命名。不料譯者卻誤把 "Square" 一詞作 "四方"之解,真可謂錯把 "馮京" 當作 "馬涼"了。幸而,近年該街名己得到平反,正名為現在的 "眾坊街"。 (饒玖才,1999年,139頁。)

位於九龍城的Lion Rock Road,意譯作獅子石道。這看起來似乎也沒有甚麼問題,但其實 Lion Rock 是指獅子山,因此翻譯者只取其字面的意思而譯作 "獅子山"亦屬不當。(饒玖才,1999年,142頁。)


其他音譯和意譯詞

除了街道名以外,我們身邊的音譯、意譯詞可說多不勝數。近期出現的 "沙士" 及 "快閃黨"兩詞,便分別是音譯和意譯詞的代表。"沙士"一詞來自英文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的縮寫 "SARS"。有人把這個詞語語譯作 "嚴重急性吸呼道症候群",亦有作 "非典型肺炎" 之稱。由於這種致命病毒是前所未有的,所以人們對其名稱亦缺乏共識。但目前的媒體 (尤其是在印刷媒體)似較多用音譯詞 "沙士"。相信這是由於報章雜誌的篇幅有限,遣詞用語特別講求言簡意賅,故 "沙士"一詞自然遠較其他譯名普及。

另一在近期才 "進口"的外來詞 "快閃黨" 則是英文 "Flash Mob" 的意譯。"Flash Mob" 意即一班群眾相約在某時間某地集結,一起做些無甚意義的行為,做完後便迅速逃離現場。"Flash" 在意思上可解作一閃即逝,而 "Mob"則可理解為 "烏合之眾"。 由此來看, "Flash Mob" 一詞意譯作"快閃黨"可算十分貼切。


總結

語言是與人們的生活緊扣在一起的。因此,我們學習語言,也應該從日常生活著手。新詞彙既隨著新事物不斷湧現,我們如能 "與時並進",自然可發現到許多有趣的新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