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rce: http://www.bime.ntu.edu.tw/~dsfon/Dingren/translation/method31.htm
直譯與意譯
這裏所講的翻譯方法指的是,通過英、漢兩種語言特點的對比,分析其異同,闡述表達原文的一般規律。英、漢語的結構有相同的一面,漢譯時可照譯,即所謂“直譯”——既忠實原文內容,又符合原文的結構形式。但這兩種語言之間還有許多差別,如完整照譯,勢必出現“英化漢語”,這時就需要“意譯’,—在忠實原文內容的前提下,擺脫原文結構的束縛,使譯文符合漢語的規範。特別要注意的是:“直譯”不等於“死譯”,“意譯”也不等於“亂譯”。試比較:
1.直譯與死譯
原文結構與漢語的結構是一致的,照譯即可。但如果原文 結構與漢語的不一致,仍然採取直譯的方法,就成“死譯”了。
如:①In some automated plants electronic computers control the entire production line.
在某些自動化工廠,電子電腦控制整個生產線。(直譯)
②The earth acts like a big magnet.
地球作用著像一塊大磁鐵。(死譯)
③Manganese has the same effect on the strength of steel as silicon.
錳有同樣的影響在強度的鋼上像矽。(死譯)
例②、例③既不忠實原意,又不符合漢語的表達方式。因此,必須運用“詞類轉換”廣成分轉換”、“詞(語)序調整”等手段使譯文通順。例②、例③應分別譯為:“地球的作用像一塊大磁鐵。…“錳像矽一樣會影響鋼的強度。”
2.意譯和亂譯
只有在正確理解原文的基礎上,運用相應的翻譯方法以調整原文結構,用規範的漢語加以表達,這才真正做到“意譯”。翻譯實踐證明,大量英語句子的漢譯都要採取“意譯法”。
如果把“意譯”理解為憑主觀臆想來理解原文,可以不分析原文結構,只看詞面意義,自己編造句子,勢必造成“亂譯”。如:
It is easy to compress a gas,it is just a matter of reducing the space
between the molecules. Like a liquid a gas has no shape,but unlike a liquid
it will expand and fill any container it is put in.
氣體是很容易壓縮的,這正是壓縮分子之間距離的根據。氣體和液體一樣沒有形狀,但又不同於液體,氣體膨脹時會充滿任何盛放它的容器。(亂譯)
例句中的“亂譯’’是由主觀臆想(不正確選擇詞義、任意轉換成分)造成的。在這裏,將matter譯成“根據”在物理學上是講不通的,因為“壓縮氣體也就是減少分子之間的距離”,兩者是一回事。matter應作“事情”、“問題”解。
將will expand任意轉換為時間狀語,致使不符合原義。will expand and fill應譯為“會擴張並充滿”。綜上所述,原譯文可改為“氣體很容易壓縮,那只不過是縮小分子之間的距離而已。氣體和液體一樣沒有形狀,但又不同於液體,因為氣體會擴張並充滿任何盛放它的容器。”
就翻譯方法而論,總的來說,就是“直譯法和意譯法相結合”,又可細分為“照譯”、“詞義引伸”、“成分轉換”、“句轉成分”等譯法。
例句中的“亂譯’’是由主觀臆想(不正確選擇詞義、任意轉換成分)造成的。在這裏,將matter譯成“根據”在物理學上是講不通的,因為“壓縮氣體也就是減少分子之間的距離”,兩者是一回事。matter應作“事情”、“問題”解。
將will expand任意轉換為時間狀語,致使不符合原義。will expand and fill應譯為“會擴張並充滿”。綜上所述,原譯文可改為“氣體很容易壓縮,那只不過是縮小分子之間的距離而已。氣體和液體一樣沒有形狀,但又不同於液體,因為氣體會擴張並充滿任何盛放它的容器。”
就翻譯方法而論,總的來說,就是“直譯法和意譯法相結合”,又可細分為“照譯”、“詞義引伸”、“成分轉換”、“句轉成分”等譯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